九九影院韩国理伦片_一级刺激大片淫片试看三分钟 _跪下撅腚自己扒开_电影院被陌生人强系列

EN
鑿出自動化的曙光,積攢科瑞夢的力量 | 科瑞技術20年(3/10)
2021.07.02

連載3.jpg

上世紀末,經過20年改革開放,“中國制造”占全球的比重已躍升為6%,建立在低成本、低稅收、低端產業鏈基礎上的“中國制造”,開始逐步融入全球分工體系。


此時的中國制造,技術上還需要依靠外資企業的力量。當時很多深圳制造企業的經理、主管崗位上,都大量引進了來自海外國家和地區的資深專家。


這既是當時的特色,也是當時國情的寫照。




- 1 -

探路自動化


1996年,加入新公司半年后,劉少明負責牽頭組建一個自動化小組,開始探索研發自動化設備。


“當時整個行業里,磁頭裝配主要依靠人工,但人工操作非常容易損壞磁頭,所以對自動化有比較迫切的需求。”劉少明說。“當時中國工廠里的工程師,一般是一組人做工藝設計,一組人做工裝夾具設計,沒人做自動化設備。”


“中國自動化行業那時候還比較落后,我們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始做自動化設備的,而且做得還不錯。”劉少明說。


從1997年到2001年,劉少明帶領團隊邊干邊學,逐漸研發出大部分磁頭自動化設備,研發隊伍也慢慢壯大到50多人,自動化技術組也變成了自動化研究所。


“那時中國做自動化的公司,一般都是代理進口元器件,最多也是做些粗獷、簡單的設備,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更談不上產業化。”劉少明解釋說,“當時我們建立的自動化裝配能力,幫助所在的企業贏得很多國外訂單,競爭力在磁頭裝配行業延續多年。”



- 2 -

獨立門戶


成功開發出系列磁頭裝配自動化設備后,劉少明敏銳的看到自動化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前景。


“當時發達國家人工成本快速上升,制造業轉型,所以才會把人力密集型的制造轉移到中國,但中國制造永遠都會是人力密集型的嗎?”這是劉少明思考的起點。


2000年夏天,劉少明邀請潘利明去瑞士考察,火車快到洛桑時,兩人聊起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前景。


此時,他們已經在深圳這個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制造崛起的前沿陣地磨練多年,而且都擁有廣闊的國際化視野。


他們認為,中國制造的快速發展,必將推動整個中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而自動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無疑將幫助更多行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之前的工作經歷還讓劉少明認識到,率先應用自動化設備的企業,將搶占技術高地,發展成相應領域的龍頭企業,如果成立一家公司,提供自動化設備定制服務,無疑將幫助中國制造企業快速發展,推動中國制造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潘總對這個想法非常支持,并且說,投資的事他來想辦法。”劉少明回憶說。


回到深圳,劉少明就開始張羅成立一家專業的自動化設備公司。


此時剛剛辭掉原來工作的彭紹東,得知消息后立即加入進來。


“來深圳前,我在武漢鋼鐵設計院做設計工作,到深圳后,做過機械設計、生產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培訓等多種工作。”彭紹東說,“尤其是從事生產管理期間,我非常有感觸。那時候深圳制造企業的生產線上有很多女工,她們的大好年華都消磨在了單調、枯燥的流水線上。當時我就在想,人不應該成為機器的一部分,應該把那些單調、枯燥、消耗體力的工作,統統交給機器,人應該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 3 -

創辦科瑞


隨著資金、人員到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給公司起個什么名字呢?


其實這個問題劉少明心里早有答案。


十多年前,攻讀博士時萌生的“用自動化技術改變制造業”的想法,一直扎在劉少明心里,所以要自立門戶創辦自動化設備公司時,他第一反應就是,公司名字就叫“Colibri”。


于是根據“Colibri”的音譯,劉少明選擇了“科瑞”這兩個字作為公司名稱,并很幸運的順利完成工商備案。


“Colibri寓意我們做的設備是精密、快速和靈活的。”劉少明解釋說,“因為我們的自動化事業是從硬盤磁頭裝配的自動化開始的,所以設計logo時,我就用磁滯回線為主體,畫了一只鳥,表示我們是從硬盤的磁記錄出來的,后來我請懂設計的朋友看了下,他又加上一個C作為外圈,我覺得很不錯,有小鳥破殼而出的感覺。”


2001年5月23日,科瑞技術完成工商注冊。7月2日,潘利明、劉少明、彭紹東、何重心等17人組成的創業團隊,入駐深圳南山科技園麻雀嶺工業區中鋼大廈7棟一樓,科瑞技術正式開業。


連載3-2.jpg

左起:李關明、彭紹東、潘利明、張立春、丁昭繼、聶美紅、陳浩、何重心、邵林、劉少明、趙亞平、任涵文、譚慧姬、黃永東、肖波、都德林、李陽林。


但正當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之際,誰也想不到,71天后,太平洋對面突發一場舉世震驚的大事件,給新成立的科瑞技術來了一個下馬威。


請關注官網,留意下周系列連載第4期:


《開局遭遇911,學會和“黑天鵝”共舞|科瑞技術20年連載(4/10)》。